魚油的功效   誰適合補充

  魚油的功效   

抗發炎                                                                                                                                                                      (試讀食癒生活書籍摘錄,著作所有) 

慢性發炎已被認為跟癌症、胰島素抗性(用來代謝糖的胰島素長期處於過勞狀態,可能導致後續糖尿病的發生)及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有關。當歐米加-3脂肪酸的攝取增加的時候,人體就會減少一些促進發炎因子的生成。其中以EPA 可抗發炎效果最好,因此EPA 也常被用來作為對抗發炎及對抗神經性的病變的食癒營養素,如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等。

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血管疾病

而若是結合DHA+EPA則能幫助減少血管中血小板凝結、降低血栓塞原、降低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因此可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癒輔助。另外,DHA及EPA對眼睛黃斑部退化及關節退化所造成的相關發炎,亦是具有保護效果的。歐米加-3脂肪酸也可透過減少發炎因子的方式,來幫助免疫防護作用。

魚油幫助懷孕媽媽與寶寶的健康

好的營養對前、中、後期孕期媽媽及寶寶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美國婦產科學會、美國兒科學會、歐盟食品安全局及世界衛生組織都曾提到孕期及寶寶需特別注意哪些營養素,其中就包含膽鹼(Cholin)及DHA。美國兒科學會更在2018年提出的聲明指出:「營養對於寶寶出生的前1000天至關重要,同時更提出歐米加3及歐米加6脂肪酸有助於寶寶神經發展及腦部健康」。懷孕媽媽補充DHA確實可以透過胎盤把DHA傳給胎兒。一般媽媽體內的DHA約有8-9%會透過血液傳到胎盤,再透過胎盤給胎兒。這時,懷孕媽媽若是無法從飲食中補充足夠的DHA,母體內的DHA就會下降。一般而言,孕期越長及越足月出生的寶寶體內血液中的DHA含量會高於孕期短或早產的寶寶。

生產後,哺乳媽媽可透過在飲食中提高歐米加-3脂肪酸的攝取,來供應母乳中的DHA及EPA需求。通常約1%左右的DHA及EPA可透過母乳傳給寶寶。懷孕媽媽對DHA的需求會隨著孕期的提升而提高。研究發現,如果孕期期間DHA不足,可能會造成許多產後的狀況,包含產後憂鬱等。但如果孕婦體內有足夠的DHA,便可以應付整個孕期所需的DHA並達到足月生產,這樣的話,對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及身體發展皆有很大的助益。

DHA已被證明是寶寶的腦部、神經及視網膜發展的重要食癒營養素。尤其對寶寶出生後的前1000天而言,體內有足夠的DHA更是有助於腦部及眼睛視力的發展。而出生後,DHA也有助於學齡前的專注力的提升。另外,歐米加-6脂肪酸中的花生四烯酸(AA)對於剛出生寶寶的腦部發展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營養素。但因為AA對後續成年後,促進發炎與免疫的影響偏向負面居多,加上不管是懷孕媽媽還是可以吃副食品後的寶寶,飲食中通常有較充足的亞麻油酸,身體可透過此機制來得到所需的花生四烯酸(AA),也因此,歐米加-3脂肪酸中的DHA 也才脫穎而出,成為懷孕媽媽與寶寶的食癒寵兒了。

 


 歐米加-3脂肪酸對抗精神疾病與過動症?

在這個高壓及越來越多環境化學汙染物的社會,促使神經性及精神疾病發生率上升。國際心理健康基金會曾經提出,對於精神健康,「我們應把飲食和營養保健納入作為預防、維護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的首要關鍵工作」。

自從在1970年,丹麥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北極格陵蘭島中,為何因紐特人的飲食都是以高油脂魚類及肉類為主,例如海豹,鯨魚,海鳥及帶有毛皮動物,但他們卻不會因此而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後才發現這些食物中含有高量的歐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的食癒營養成分。過去幾十年,已有研指出,歐米加-3脂肪酸可以對神經元細胞產生作用,因此對於精神與神經性疾病具有食癒保健功能。人體腦部的腦灰質及眼視網膜中有高含量的DHA及花生四烯酸,而這些部位神經元細胞中的脂肪種類比例應保持平衡。如果細胞內及神經元細胞中的脂質失衡的話,可能會導致神經(例如視神經)及精神疾病的發生或促使病況加劇。歐米加-3脂肪酸會透過「腦腸軸」(尤其DHA視唯一可以到達腦部的脂肪酸)協助減少腸道發炎的發生,同時影響腸道菌相的組成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因此對大腦認知及行為有極大的調節作用。歐米加-3脂肪酸可協助減緩憂鬱症、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及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對兒童有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閱讀障礙、自閉症及社交障礙的輔助功用。

過去研究就曾發現,懷孕媽媽孕期期間如缺少歐米加-3脂肪酸,可能與日後寶寶成長後發展成注意力不足、自閉症及閱讀障礙等神經性失調的疾病有關。雖然這樣的功能機轉原因尚不是很清楚。不過肯定的是,歐米加-3脂肪酸中的DHA及EPA對腦部與精神健康具很大的食癒及預防作用。


護膚

研究證實,不管是歐米加-3或是歐米加-6脂肪酸都具有提升皮膚健康的效果。其中又以歐米加-3脂肪酸中的EPA及DPA效果最佳,而DHA及ALA(次亞麻油酸)則排名第二與第三順位。歐米加-3脂肪酸之所以可以提升皮膚健康,主要原因還是離不開抗發炎的作用。根據研究指出,歐米加-3脂肪酸中的EPA及DHA兩者都可以降低因紫外線所造成的皮膚傷害,並抑制皮膚因受到紫外線照射所產生的紅斑。當皮膚受到紫外線照射後,會造成皮膚急性與慢性發炎現象,使得皮膚中的免疫防護反應下降,並造成皮膚細胞的損傷。紫外線照射造成皮膚發炎是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EPA跟DHA因為可以減少皮膚發炎因子的形成,同時促進抗發炎因子的作用,因此對皮膚因紫外線傷害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發炎具有保護作用,同時減少皮膚因為光損傷而對角質細胞的傷害。除此之外,DHA、及EPA可加速傷口的癒合(油酸(Oleic acid)及共軛亞麻油酸也有此功能)。

歐米加-3脂肪酸可以幫助皮膚因為陽光照射所造成的皮膚傷害及老化,同時促進皮膚傷口的癒合及對抗發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魚油中往往因為純度不高導致效果不佳。例如,一般的魚油膠囊配方中通常只有30%的魚油,剩下的70%則為食用油或其他油脂,也就是我們所謂1812魚油(180毫克的EPA及120毫克的DHA)。不飽和脂肪酸對皮膚的保護效應往往不單單是歐米加-3脂肪酸本身,同時魚油內所含有的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及其他成分,對皮膚一樣是具有食癒的保護效果,因此在若是想要用補充的方式,則須慎選魚油的純度、濃度及配方成分。在平日的飲食中,我們也可利用一周至少吃2-3次深海魚類,如鮭魚及鯖魚等。除了可獲得歐米加-3脂肪酸外,營養素如維生素A及維生素D也同時獲得補充喔。


一定要補充魚油才能有足夠DHA及EPA的食癒效果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事實上,每周若可攝取2-3次富含油脂的魚(例如: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及秋刀魚等),便可從中獲得EPA、DPA及DHA,那麼對心血管疾病等一樣可達到預防及食癒功用的。一項流行病學的統計指出,吃魚的國家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相較於少吃魚國家的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日本及以魚為主食的阿斯基摩人。

如果我們利用其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替代魚的攝取,例如次亞麻油酸,是否一樣可以獲得充足的DHA及EPA呢?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次亞麻油酸可以在體內轉變成EPA及DPA,最後再轉變成DHA。然而部分研究卻發現,即使我們攝取再多的次亞麻油酸,我們體內血液中的次亞麻油酸確實會因攝取增加而提高,但DHA的含量卻沒有因此而增加。也就是說,利用次亞麻油酸來讓身體自行轉換成EPA或DHA的方式,並不是一個最佳的方式,因為轉換率有限。再者,我們由飲食中所獲得的ALA,也就是次亞麻油酸,主要是用來作為能量使用,再者,作為細胞膜成分等功用。也因此,越來越多人喜歡直接以補充魚油的方式來補充EPA、DPA及DHA。加上許多人認為料理魚實在不方便或不喜歡魚的腥味,使得魚油補充品似乎成為快速攝取EPA及DHA的食癒方式。在保健食品市場上,魚油早已然是全球市場的寵兒。但因為環境汙染的關係,海洋中攜帶大量垃圾、重金屬及汙染物,導致許多魚類也遭受重金屬等地汙染物。這些化學物質及重金屬會大量存在大型魚的油脂中,最後又隨著食物鏈回到人體。雖說魚油的製造過程可以去除部分重金屬,但製程品質不一,也因此選擇魚油保品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重金屬等汙染物的殘留。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