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需要補充益生菌? 醫師教你認識益生菌的功效

認識益生菌功效
比選擇更重要

寶寶一出生,體內好菌大失調?       
人自離開母體的一刻,就開始建立起體內的菌相。寶寶自無菌的環境來到世上的第一刻,便自媽媽母體、母乳及周遭環境中接受到各種正義好菌及壞菌。緊接著副食品時,也自食物中接受到更多元的微生物,更建立起自己的腸道菌相及發展出免疫防護機制來。
 
藥物、環境、疾病 好菌失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中的正義菌與壞菌比例受到飲食營養、環境、疾病、藥物及老化等因素,漸漸失去平衡,而影響健康。居住及定植在我們腸道中的壞菌會以錯誤的方式消化腸道中的食物並產生毒素,也因此,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危害健康。而好菌會互補我們的消化系統,以有利於身體的方式幫助消化食物並促進健康。
 
我們真的需要益生菌嗎?
益生菌並不是一個現代新發現的營養物質,而是一個已有悠久食用歷史的食癒食物。早在幾世紀前,源自高加索蒂的克菲爾(Kefir)就被發現有益健康,更在歐美造成一股追隨風潮,是個可以幫助腸胃及體質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用主要有
  • 益生菌協助發酵腸胃中無法消化的食物及黏液
  • 會協助殺死某些病原菌
  • 參與免疫反應
  • 製造維生素(例如維生素K、部分維生素B群、胺基酸及酵素)
  • 幫助礦物質吸收
  • 協助消化纖維
  • 節省身體能量的浪費 
 
早在1908年時期,諾貝爾獎醫學得主-伊利亞·梅奇尼科夫(Ilya Mechnikov)是第一個研究人體腸道菌群的人。當時他提出了腸道中的菌相與老化相關的理論。他認為,人會衰老是由於體內某些細菌(壞菌)所產生的毒素造成人體老化現象發生。為了預防這些細菌在體內繁殖,他提出了一種含有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及嗜熱鏈球菌發酵奶類的飲食。而這些經發酵過的發酵奶會在人體內產生大量的乳酸並抑制腸道中部份壞菌的生長。

 

        由此可知,益生菌早就存在人類的生活及飲食中了。而在農耕時代的台灣飲食中常伴隨有益生菌的食物,例如經發酵過的醃漬魚、菜(泡菜、酸菜)及奶類(起司等),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一些益生菌。
 
現代人,體內好菌被霸凌?
但是,在現今的社會中,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相因受到許多考驗而使得腸道中的正義菌嚴重減少,例如前面所提到的飲食改變(高油脂、糖)、壓力、、環境中可見及不可見的細菌與毒素、病毒、酒精、飲水中的氟與鈉、體質(基因)、年齡老化、等等外來與內在的種種因素,使得我們腸道益生菌的需求是有曾無減。不管是透過飲食,還是透過補充益生菌的方式,都必須考量如何讓體內的正義菌能維持長久效益。

本文摘錄自《食癒生活》著作權所有,翻印究

聯盟益生質+益菌生    一包專注養好菌長存的益生菌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